▲长治市屯留区西邓战国墓M6出土的茧形壶
NEWS
新发现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8月31日,
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了
长治市屯留区西邓墓地的发掘资料,
这批墓葬的发现,
为晋东南地区战国至汉代时期墓葬形制、
埋葬习俗等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。
▲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西邓墓地位置示意图
西邓墓地位于长治市屯留区余吾镇西邓村南,地处白云山山前台地上。2016年3-7月,为配合山西潞安太行润滑油有限公司部分项目的建设,山西省考古研究院(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)联合长治、屯留等相关市县文物部门,对项目涉及范围发现的一批战国、汉代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,共计发掘墓葬110余座,多数为战国墓。
本次公布的是较具代表性的4座战国墓葬和4座汉代墓葬的发掘情况。
▲战国墓葬M6平、剖面图
1.铜片 2.茧形壶 3.铜铃
▲战国墓葬M6出土器物
1.铜片(M6:1) 2.铜铃(M6:3) 3.茧形壶(M6:2)
▲战国墓葬M64平、剖面图
1、4、12.盖豆 2、11.陶鼎 3、7、9.浅盘豆
5、6.陶壶 8.陶匜 10.豆柄小壶 13.柄壶
▲战国墓葬M64出土器物
1、2.陶鼎(M64∶2、11)
3、4、5.盖豆(M64∶1、4、12)
6~8.浅盘豆(M64∶3、7、9)
9.豆柄小壶(M64∶10) 10.陶匜(M64∶8)
11.柄壶(M64∶13) 12、13.陶壶(M64∶5、6)
其中,战国墓葬主要以口大底小的方形土坑竖穴墓为主,墓底的二层台有熟土和生土之别。随葬品主要为仿铜陶礼器鼎、豆、壶等,还有铜带钩等。陶器组合可见三种:鼎、盖豆、壶、盘豆、豆柄小壶、匜组合;鬲、罐、盖豆、盆、筒形器组合;茧形壶。
▲战国墓葬M80平、剖面图
1.铜带钩 2、4.陶鼎 3.盖豆 5、6、7.浅盘豆
8.陶匜 9、12.陶壶 10.陶豆盖 11、13.器盖
▲战国墓葬M80出土器物
1、2.器盖(M80∶13、11) 3.陶豆盖(M80∶10)
4、7.陶壶(M80∶12、9) 5、6、8.浅盘豆(M80∶5~7)
9.铜带钩(M80∶1) 10、12.陶鼎(M80∶4、2)
11.盖豆(M80∶3) 13.陶匜(M80∶8)
▲战国墓葬M58平、剖面图
1.铜环 2.铁饰件 3.陶罐 4.陶鬲 5.陶盆 6.筒形器 7.陶豆
▲战国墓葬M58出土器物
1.陶鬲(M58∶4) 2.陶豆(M58∶7)
3.陶盆(M58∶5) 4.铁饰件(M58∶2)
5.陶罐(M58∶3) 6.筒形器(M58∶6) 7.铜环(M58∶1)
该批墓葬的年代主要为战国中晚期,文化因素呈现多元性。
其中编号为M6的墓葬底部有生土二层台,在传统晋文化墓葬中几乎不见此葬俗,但在关中秦墓中却大量存在,该墓葬所出的茧形壶也被看作是典型的秦式器物。
屯留起初为晋地,三家分晋以后属韩国,战国晚期成为韩、秦、赵争夺之地,战事频繁,M6这类秦文化特征浓厚的战国晚期墓葬,也反映了战国晚期秦人对河东的占领和秦文化的东渐。
▲汉代墓葬M88平、剖面图
1.铁剑 2.陶罐 3.剑饰
▲汉代墓葬M88出土器物
1.陶罐(M88∶2) 2.剑饰(M88∶3) 3.铁剑(M88∶1)
▲汉代墓葬M68平、剖面图
1.铁带钩 2.陶盆 3、4.陶罐
▲汉代墓葬M68出土器物
1.陶盆(M68∶2) 2.铁带钩(M68∶1)
3、4.陶罐(M68∶3、4)
本次公布的4座汉代墓葬的形制主要为竖穴土坑墓、偏洞室墓和正洞室墓三种,出土器物以陶壶和陶罐为主。
从随葬陶器来看,部分陶器与屯留余吾墓地西汉前期、秦汉之际以及东汉前期的器物相似。编号为M66的墓葬出土有1枚半两钱,面有外郭,制作轻薄,据专家论述,应属西汉文景时期。因此,该期墓葬年代最早约在秦汉之际,最晚可及东汉前期。
▲汉代墓葬M66平、剖面图
1.半两钱 2-4.陶罐
▲汉代墓葬M66出土器物
1-3.陶罐(M66∶2-4) 4.半两钱(M66∶1)
▲汉代墓葬M30平、剖面图
1.五铢钱 2、3.陶罐
▲汉代墓葬M30出土器物
1、2.陶罐(M30∶2、3) 3.五铢钱(M30∶1)
图|考古汇
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
文/辑|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南丽江
审核|方天戟